彰显育人为魂,让课堂教学的本体功能更具统摄力。课堂教学是人类高尚的教育实践活动,育人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属性和本体功能。这是不变的,也是最基本的,是不能丢掉的。坚守课堂教学的育人属性是AI进入课堂的逻辑前提。
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审慎借助AI的强大功能,更大限度而又“安全地”为学生创设充满真善美的课程文化内容和学习主题,更大程度而又“适切地”辅助教师弘扬高尚的道德和灵动的智慧,更大力度而又“默默地”激发学生完满释放生命发展的内在潜能,从而促进课堂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并使AI的智能与师生的智慧交融共创,实现人智协同、人机共育的高品质课堂。
弘扬主体精神,让学生成长的目标内涵更具发展力。AI技术日新月异,一往无前。对此,人类必须捍卫自身的主体精神。AI进入课堂,迫切需要重新定位学生成长的目标内涵,以确保学生以强健的综合素养迎接未来。
为此,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彰显人类主体精神的守护者和充盈蓬勃创新精神的探索者。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家国情怀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呵护学生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和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品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强化生命启迪,让教师教学的角色定位更具感召力。AI进入课堂,给教师教学带来便捷,也对教师的育人作用提出更高要求。为消解因使用AI不当而带来的学生精神成长的钝化和心灵世界的虚空,教师要超越智能,以人类智慧守护技术难及的育人内核,在AI赋能中传递不可替代的教育温度和人性光辉。
为此,教师要丰盈自己的角色功能定位,自觉把教育家精神嵌入教学过程,努力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航师和心灵营养师。要更加注重从单向度的知识灌输转向人类价值的建构,促进学生对个体生命意义和世界意义的理解,为学生筑牢人文精神的根基;要更加注重呵护学生的心灵,加深对学生的情感关怀,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直面挫折,增强自信心,提升抗逆力。
探索实践范式,让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更具创新力。我们应站在AI赋予课堂教学新意义的基点上,趋利避害、守正创新,积极探索AI赋能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策略,使课堂教学迈向和谐统一、丰富深刻和开放生动的新范式和新形态。
为此,要充分关切AI技术的发展逻辑,分析人机共育的学理支撑,探索人机共育的实践模式,找准人机共育的条件、时机、路径与尺度,促使人机高效协同,让AI伴着学生身心成长的节奏和谐共鸣;
要主动适应智能时代的教学逻辑,更加注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经历完满的问题解决过程,强化学生对知识发现过程和思维活动过程进行分析、评估与反馈的能力,让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获得创新思维素养的提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要充分关照未来课堂的变革逻辑,更加追求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借助AI加深教育空间、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深度融合,构建虚实融合、泛在多元、跨地域协作的课堂教学形态,实现课堂育人品质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