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本站的第 19485928 位访问者
最新动态
信息内容
市学指办      2024-12-25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教育振兴。农村社区教育作为乡村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我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对标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探索多元化的农村社区教育,不断提升农村社区教育的均衡性、普惠性、覆盖性和实效性,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好惠及广大农村居民,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对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农村社区教育是以农村社区居民为教育对象,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共同组成的“教育共同体”。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最大程度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和特殊性的服务。从这个层面而言,农村社区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通过农村居民实际需求与当地农业发展特色相结合的形式,打造特色农村社区教育课程,满足农村居民个性化、特殊性的教育需求。社区教育开办的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向广大农民传授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农民科技素养,进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社区教育还提供系统性创业就业教育服务,满足农民对创新创业服务的需求。通过开展创业就业教育,激发村民创新创业潜能,促使当地村民立足本土,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发挥乡村旅游、民俗餐饮、农村电商的产业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乡村振兴。

  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是我国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展农村社区教育,以丰富的乡村生态资源为依托,加强对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态教育,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推动其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粗放向现代集约方式转变,激发广大农村居民守护乡村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使其积极投身于乡村污染防治,助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农村社区教育在提升广大农村居民文化生活质量、丰富农村群众精神世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农村社区教育开展过程中,以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为依托,引入各类先进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此外,农村社区教育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有效途径。农村社区通过挖掘乡村地区的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文化课程,不仅能够增强农村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还能丰富村民的知识结构,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且,农村社区教育还能激发农村居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效能,进而为提高乡村治理效率,推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和谐稳定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着力点。根据广大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实际需求,农村社区教育开展文化班、职业技能培训、农村管理经营培训等各类教学活动,采取以文化人的形式促进广大农村居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培育其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满足农民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农村社区不仅限于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还开展各类家庭教育活动,推动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有效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理解、沟通和信任,为学生成长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从而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开展农村社区教育需紧紧扎根乡村文化土壤、凝聚农村社区教育合力,逐步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制度体系、打造专业化农村社区教育教师队伍、探索多元化农村社区教育开展形式等,进而让社区教育真正融入并助力乡村振兴。

  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制度体系,为农村社区教育的多元化提供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多元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村委实施、社会协同的农村社区教育治理体系,组建“农村社区教育协同委员会”,充分整合本地各类优势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农村社区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农村社区教育涉及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协同支撑。地方政府可给予农村社区教育政策支持,厘清各方主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结合当地农村居民的发展实际,制定完善的农村社区教育实施方案,保障农村社区教育的有序开展。三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农村社区教育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作为农村社区教育开展的重要主体,应积极承担主体责任,加大资金持续投入力度。通过设立农村社区教育专项资金和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拓宽农村社区教育资金的获得渠道。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和地方优质企业以投资的形式参与农村社区教育领域,为农村社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更多资金,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硬”设施和提升乡村教师“软”激励。

  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提高农村社区教育普惠性。政府在扩大农村教育资源供给的同时,还应注重加强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创新整合,不断探索更多共享教育资源的方式。一是通过对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及非学历教育培训场所的资源统筹,推动各院校主动开放教学场地。二是鼓励各院校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组织志愿者、专业教师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深入农村社区,为农村居民开展免费社区教育课程。三是借助数字技术搭建农村社区教育服务网络平台,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个性化学习时间调配需求,政府应重视加快对农村通信网络、数字教育文化中心、职业农民发展中心等方面建设,积极鼓励制作面向农民群体的精品微课和网络课件,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教育服务。四是根据本地区教育服务水平制定不同教育方案。受我国城乡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农村社区教育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制定不同的有差异性的农村社区教育方案更能满足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现实需要,真正做到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培育农村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构建社区专业化师资团队。以往我国农村社区教育主要由农业技术专家、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师开展,但随着农村人口流动加快及其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技术专家、培训师已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需求。因此,急需打造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教育教师团队,以保障农村社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是挖掘农村地区非遗传承人、乡贤、专家干部、退休老教师等“能者”担任农村社区教育教师,借助农村社区平台,为乡贤能人搭建“舞台”开展“第二课堂”。二是做好农村社区教师的培育工作。首先,对农村大学生中的立志返乡青年进行定向培养,并量身定制全周期培养计划,为农村社区教育储备人才。其次,对从事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给予深造进修支持。通过定期举办知识讲座、经验交流会、外出学习、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更新农村社区教师培养模式。最后,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教育科学评估机制。通过明确农村社区教育实施目标,组织专业评估人员对人才培养质量、社区教育的功能发挥进行效果评价,从而构建动态化教育评估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质量。三是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对于乡村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应按情况给予相应补贴并提高整体待遇,切实满足其生活所需。这不仅能激发农村地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吸引更多优秀教育人才投身于农村社区教育事业,为农村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探索多元化社区教育形式,提升农村居民学习效果。一是结合地区教育资源开发多元化学习项目。农村社区应结合农村地区具备的农业、文化、法治教育资源,开发多元化教学项目。以农业资源为例,农村社区可以通过组织当地农业大户到地区先进农业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促使农业大户根据自身业务实际强化新技术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其经济效益,促进业务模式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还能通过责任义务双肩挑的模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农业农村整体协同进步。二是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开展技能培训。农村社区应根据农村居民生活习惯,充分利用居民农闲时间和夜间休息时间,灵活安排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达到既不耽误农忙,又能够使其在空闲时间获得知识与娱乐的双重效果。三是合理利用各类教育活动场所。开展农村社区教育不应局限于某一固定场所,社区教师应打开思路,充分利用村委会议室、农家庭院、田间地头、农业实训基地,灵活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四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培训。针对外地务工的农民群体,社区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远程教育的形式,对其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教育服务,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使农村社区教育更有温度,让乡村振兴精准贴合村民实际所需。

  农村社区教育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展现出勃勃生机和新的活力,因此,应充分认识到社区教育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根据我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的新要求和广大农村居民发展新需求,探索从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体系、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培养专业化社区教育教师团队、开展多元化社区教育形式等方面的实施路径,真正释放社区教育的功能,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到优质的社区教育服务,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作者:袁伟,重庆交通大学。尹祥,河南理工大学。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