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本站的第 22248646 位访问者
最新动态
  •        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今年在全市社区教育系统开展了2025年度上海社区教育特色课...
  • [奉贤区社区学院] 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
  •        (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特别报道)学习,是一场关于成长的旅程,孩子探索在前,家长陪伴在侧。最好的教育...
  •        (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特别报道)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您是否常常感到“话不投机半句多”?是否发现孩子...
  • [奉贤区社区学院] 夫妻大不同,孩子怎么教
  •        (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特别报道)真正的默契,不是要求伴侣变成理想中的样子,而是让两个不同的人找到合...
  • [奉贤区社区学院] 打造孩子健康社交圈
  •        (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特别报道)真正的友谊,不是教会孩子讨好或退让,而是让他们在关系中学会理解与坚...
信息内容
奉贤区社区学院      2025-10-27

(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特别报道)学习,是一场关于成长的旅程,孩子探索在前,家长陪伴在侧。最好的教育,不是纠正步伐的快慢,而是唤醒孩子内在的自主与力量。

10月26日晚,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学校各工作站的家长们,收看了上海家长学校“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的直播课堂活动。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乌阿茹娜以心理学的视角剖析了当代中小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征,带领家长理解“自主性”背后的科学原理。分享了如何在家庭中满足孩子的三大心理需求——关系感、能力感、自主感,提供具体沟通范例与激励策略,帮助家长在“放手”与“陪伴”之间找到平衡,让孩子在被理解、被信任的土壤中,自主生长、持续精进。我们来听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家长的观后感想。

育贤小学一(5)班潘渝丞妈妈: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让孩子底层需要得到满足,有利于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化为成长动力。培养孩子思维知识,善于学习,有独特思考能力。要注重数字时代化,数字技术能虚以体验。让孩子对自己能力表达自信,相信自己能够胜任活动。亲子关系需要陪伴,在孩子需要时出现,此刻更有意义,孩子需要是陪伴,不是监督,爱他就要让他知道。

奉中附小四(6)班靳艺迪家长:这场讲座,我收获颇丰。其一,要建立高质量情感纽带,陪伴应以“为了不陪”为目标,注重陪伴品质,在孩子需要时及时出现,而非时刻监督式的陪伴;其二,借助积极表达、正向期待等方式,助力孩子构建“相信自身能力—付出努力—收获成长”的良性循环,避免陷入“自我怀疑—逃避努力—发展滞后”的恶性循环;其三,要信任孩子天生的自主性,可让其参与家务劳动等活动以感受自我价值,就像“学生司机与家长副驾”的关系,家长需避免过度干预,在孩子试错时给予包容并适时引导,让其在自主尝试中成长。未来,要做“智慧陪伴者”,用优质陪伴筑牢根基;做“积极赋能者”,用正向反馈点燃动力;做“适度放手者”,用信任守护自主空间,让孩子在爱与引导中成长为独立自信的自己。

育秀小学五(6)班邵艺诚家长:课堂上展示的一个个鲜活案例,让我记忆犹新。这使我深刻反思,过去我过于聚焦孩子的“学习成果”。家长应扮演“支持者”而非“管理者”的角色。这解开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为何越催促孩子,他们反而越抵触。原来,是我剥夺了他们对学习的“掌控权”,让他们将学习视为“为家长完成的任务”。应该帮助他们构建“自主规划能力”,比如,我总是催促孩子写作业,却从未教过他如何根据作业量合理分配时间。当孩子真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时,他们不仅能在学业上走得更远,更将收获受益终身的宝贵能力。这,才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古华中学六(3)班陆晔轩家长:通过本次关于中学生自主性培养的学习,我对家庭教育中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助力自主成长有了更系统的认知。我们需要先懂“生理基础”:理解孩子行为的底层逻辑。自主性培养的关键,是满足孩子的关系需要、能力需要、自主需要——这三类需求越被满足,孩子的自主性越强。用“高质量联结”替代“控制式陪伴”,用“心流体验”构建良性循环,自主需要则是做“副驾驶式家长”。而不同于生理需要,孩子的心理需要是“越满足越自主”,当关系上被看见、能力上被赋能、自主上被信任时,孩子会从“被动服从”转向“主动负责”,真正成长为有自主意识的个体。

华亭学校三(1)班计嘉言家长:作为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在育儿路上也曾迷茫焦虑,不断探寻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次讲座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低年级孩子而言,与其批评指责,不如多给予鼓励和引导;与其笼统夸奖,不如针对具体事件给予真诚肯定。我们要创造让孩子敢于尝试的环境,在日常陪伴中培养良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我们要学会从包办代替转向适度放手,从全程监督转变为信任陪伴。

教育需要耐心,成长需要等待。让我们用智慧陪伴孩子,用信任支持孩子,静待每一朵花如期绽放。

江海幼儿园中三班倪若芸爸爸:老师的讲座用生动的案例和切实的方法,为我们讲解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也让我更加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里,老师通过建立信任的桥梁、开展同伴一起活动,帮助孩子们渡过分离焦虑期。以前我总是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孩子不乐意学我还生气。现在想想,得先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在从那里入手,他才能主动去学呀。另外老师也说应该给孩子一些自主权,让他能自己决定一些学习上的事儿。我还学到了,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点规定。比如说每天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要是有做的不对的事要主动说出来并且道歉。不管大人或是孩子,定好了大家就一起遵守规定不能觉得自己是大人就不遵守规,这样孩子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