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特别报道)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您是否常常感到“话不投机半句多”?是否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愿打开心扉?
10月23日晚,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学校各工作站的家长们,收看了上海市第十二届家庭教育高峰讲坛“学习做合适的家长——怎样与孩子有效沟通”在线直播课堂。上海市教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海燕老师深入剖析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引导家长学会“倾听比说教更重要”“共情比讲理更有效”。从日常对话到冲突处理,从尊重边界到建立信任,帮助家长打破沟通壁垒,用理解与爱,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营造温暖、平等、有爱的家庭氛围。我们来听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家长的心声。
星辰幼儿园中六班盛梓熠家长;这次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我们需要不断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当孩子犯错时,我们需要感受孩子的情绪,可以少一点责骂,多一点将心比心的共情,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放下“父母”这个身份的权威感,注入更多的耐心、智慧和爱。当我们真正的做到理解孩子,共情孩子后,可能就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眼中闪烁的光芒!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努力去做一个能“听懂”孩子内心的耳朵;去成为一个能“接住”孩子所有情绪的港湾;我们要时刻“蹲”下来,跟孩子保持同一高度,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世界。
青青草幼儿园大四班金恩羽家长:许多亲子矛盾的根源,并非孩子“不听话”,而是家长站在了“说教者”而非“倾听者”的位置上,我们总习惯用成人的视角规划孩子的人生,用道理评判他们的行为,却忘了蹲下来,看看他们眼中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们家长要从“管理者”转变为“支持者”,给予情感支持的同时保留独立空间,这种基于理论的解读,让我理解了“尊重边界”的深层逻辑。这场讲座让我明白,成为“合适的家长”,需要用理论武装沟通方式,未来我会试着放下“家长权威”,用耐心倾听代替匆忙评判,用真诚共情化解矛盾,让家成为孩子愿意倾诉、敢于表达的温暖港湾——毕竟,比起“正确的家长”,孩子更需要“懂他的家长”。我会努力让亲子沟通既有爱的温度,又有科学的深度,真正搭建起亲子间心与心的桥。
江海第一小学一(1)班王梓荣家长:这堂课,最打动我的是亲子沟通中的技巧和禁忌。在孩子成长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变化,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实施一点有效教育方法。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找到合适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多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良好益友:期望值不要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尽量让孩子干他们喜欢的事情,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将来做个对社会的有用之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共同成长的陪伴: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及时充电,不断进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说到底,父母是孩子的温暖港湾,是生活中的灯塔。真正的教育是每天温情地高质量陪伴,是喜悦时的分享,是失落时的鼓励,是生活方式的影响,是生命的守护。
弘文学校一(3)班石涞屹妈妈:这场“做合适家长”的讲座,让我明白亲子沟通的核心是倾听与共情。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说教远不如理解有效。从日常对话到冲突处理,尊重边界、建立信任才是打破沟通壁垒的关键。张海燕老师的分享,点醒我:家长的“爱”需以平等为底色,用倾听走进孩子内心,才能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沟通,是亲子关系的桥梁。在沟通的过程当中,直接简洁地和孩子说明沟通内容即可,过度的唠叨反而会让沟通失去效果。张老师讲了许多关于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来调整你的沟通策略。愿这场讲座帮助您成为孩子最贴心的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