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本站的第 22194258 位访问者
最新动态
  • [奉贤区社区学院] 夫妻大不同,孩子怎么教
  •        (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特别报道)真正的默契,不是要求伴侣变成理想中的样子,而是让两个不同的人找到合...
  • [奉贤区社区学院] 打造孩子健康社交圈
  •        (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特别报道)真正的友谊,不是教会孩子讨好或退让,而是让他们在关系中学会理解与坚...
  •        
  • [奉贤区社区学院] 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支持
  •        (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特别报道)真正的支持,不是纠正,而是理解;不是控制,而是陪伴。当孩子的心门紧...
  •        (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特别报道)家长朋友们,您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刻:苦口婆心给孩子讲道理,他却...
信息内容
奉贤区社区学院      2025-10-20

(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特别报道)真正的默契,不是要求伴侣变成理想中的样子,而是让两个不同的人找到合作的可能。当育儿理念的碰撞演变成日常争执,我们该如何把“分歧”转化为“共识”?

10月19日晚,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学校各工作站的家长们,收看了上海家长学校“夫妻大不同,孩子怎么教”在线直播课堂。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授姚玉红为家长们深入解析了家庭中差异与共识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应对育儿分歧的实用沟通策略,帮助家长理解伴侣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掌握情绪安抚、就事论事、支持自尊等关键对话技巧,让差异成为孩子成长更宽广的格局基石,构建和谐共育的家庭生态。我们来听听南桥镇社区家长学校家长的观后感想。

育秀幼儿园中四班吴知夏妈妈:这场关于夫妻育儿差异的分享,竟让我们找到了久违的谈心契机。说实话,讲座里最戳中我的,是姚老师说的“父亲想参与却被挡在外面”。这让我不禁回想起无数个生活片段,我成了家里的“育儿总监”。于是,我们便达成了一个约定:以后在女儿面前,就算对方的教育方式和我预想的不一样,只要没有危险,就先不干涉。即使是带女儿踩水坑,也不会嫌脏,而是让她肆意地玩耍。我们要让女儿看见,爸爸妈妈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爱她,而且我们很享受这种不同。当女儿看见爸爸妈妈用各自的方式爱着她,又在爱里彼此包容,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家教。

解放路幼儿园大三班应梓琪妈妈:孩子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探索世界的勇气和逻辑思辨,从母亲那里感受到了情感的细腻与共情的温暖。他们内化了这两种力量,从而能够成为一个既讲原则又有温度,既独立又懂得合作的人。面对这一课题,最好的答案或许不是找到一本“标准答案”的教科书,而是夫妻二人共同撰写一本独一无二的“合作指南”。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用一个模子去塑造孩子,而是提供一个充满爱、尊重与多样性的土壤,让孩子既能理解规则的边界,也能触摸自由的风;既能被坚定的父性力量支撑,也能被温柔的母性情感滋养。最终,在父母看似不同的爱之交响乐中,孩子将谱写出属于他自己最和谐、最独特的生命乐章。

解放路小学五(5)班贺雨霏家长:我最大的感悟是教育的核心不在于消除差异,而在于管理差异。节目中展现的家庭冲突场景令我深有感触,生动地揭示了当父母因教育理念不同而在孩子面前争执时,孩子会感到困惑与不安,甚至学会钻空子。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爸爸妈妈在育儿上结成“同盟”至关重要。所有的分歧都应在孩子背后沟通协商,而在孩子面前,则应尽力维护对方的权威。用“我们”的统一姿态,去滋养孩子的未来,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奉中附小四(5)班沈桐如家长:“互补夫妻功能”理论,像一束光穿透了我与先生三年的育儿迷雾。我曾执着于作业本的工整批注,先生却坚信公园的奔跑欢笑才是四年级孩子的刚需。如今才懂,我的“紧”与他的“松”,并非对立,而是育儿光谱上互为映照的两种底色。孩子能精准感知父母是“合力划船”还是“彼此拔河”。从前我以为争执是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现在明白,父母如何化解差异,本身就是给孩子最生动的成长课:差异不是家庭的裂痕,而是让孩子看见世界多元性的窗口。如今,月光下,并排的作业本与工具箱提醒我:共育不是消除差异,而是让不同的爱意经纬,织就孩子奔赴世界的韧性之网。

南桥中学七(6)班吴子巡妈妈:听了讲座,深受启发。原来夫妻育儿理念的差异并非坏事,母亲与父亲的不同力量对孩子成长都很重要。“允许、欣赏、分析”的合作机制,以及探索差异背后需求的对话方法,为我们解决分歧提供了实用路径。讲座中的负面案例和改写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明白夫妻沟通要讲方法,像案例里那样把指责换成表达需求、情绪着急先熄火、就事论事、支持自尊,这些都会让家庭变得更和谐。

实验中学八(4)班王沈冰家长: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双重角色,回望这些年的经历也让我对此有了一些感悟。婚姻是一棵需要共同浇灌的树,我懂得了在争吵后主动和解,如同老师所说,先做出改变的人不意味着曾经做的是错误的,而是代表更强大,那么我愿意做这个先改变的人,这也是为了能让我们夫妻两个能更好地育儿。我明白了夫妻关系与育儿从来不是割裂的,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对孩子而言最好的成长环境,夫妻双方都必须参与进来,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保持相同的目标,灵活调整教育策略。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